当前,全球大模型竞争日趋激烈,媒体智能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一年来,我国智能媒体发展有何新动向、新实践与新趋势?10月15日,在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融合创新 智慧传播”技术应用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发布了《大模型深度赋能媒体智创融合——中国智能媒体创新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了赵子忠。
智能体将赋能媒体全流程内容生产与传播
赵子忠推断,2024年是智能体兴起之年。
他解释,从大模型技术与传媒业务的融合方式来看,可根据人机交互模式演进将其分为问答模式、副驾驶模式与智能体模式。从问答系统到副驾驶模式,再到智能体,标志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演进。同时,在传媒行业中,大模型技术应用也将经历从大模型引入、行业大模型构建,再到智能体的广泛应用三个阶段,未来大模型基于智能体应用创新有望进一步赋能媒体全流程的内容生产与传播。
大模型智能体是什么?它,可能是一位“专家”!
《报告》指出,大模型智能体是基于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或多模态模型构建的智能系统,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由专家知识、模型、数据与算力四种生产要素组成,能够模拟专家完成任务,实现类似人类专家的行为和决策。
赵子忠介绍,智能体模式赋予AI更高自主性和独立性。终极形态智能体只需要用户的起始指令和结果反馈,Al独立地理解、拆解、规划和执行任务,根据环境反馈和自身学习更新知识和策略,实现对用户或环境的适应和优化,过程中不需要人的介入,其不仅“有脑有嘴能对话”,还能“有手有脚能办事”。
未来,媒体机构可通过战略规划、技术赋能与应用创新,开拓智能体蓝海市场,探索与用户链接的新形式。智能体应用在交互性、重复性、专业性和自由性的媒体工作场景中均可展现出优势。
那么,在保障大模型健康发展方面,媒体机构能发挥什么作用?
《报告》指出,价值对齐问题至关重要,要确保大模型符合人类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预防社会风险。
大模型价值对齐与语料库关联紧密,其质量等决定训练基础。媒体行业有大量高质量数据资源,在建设高质量数据集上有天然优势。例如,人民网汇集各方资源建设原始语料、重点领域语料和重点问答语料等在内的“主流价值语料库”,协助各类生成式AI系统加速合规达标;凤凰卫视推出凤凰智媒AI数据业务,发布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包括“中文访谈对话数据集”和“正向价值对齐数据集”等。
大模型产业集中体现生态型商业模式的核心思想,倡导不同的商业模式深度融合,各生态成员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为行业数智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报告》呼吁,媒体机构应践行生态思维,立足自身优势,深度参与大模型产业生态共建。